打印

荆楚奇人奇事----晚唐时期著名文学家 皮日休

荆楚奇人奇事----晚唐时期著名文学家 皮日休

皮日休:(834—902?),字逸少,后改袭美,早年住鹿门山,自号鹿门子,又号醉士、酒民、间气布衣、醉吟先生。襄阳人(今湖北襄樊襄阳区)。晚唐时期著名文学家。
      皮日休出身贫苦家庭,但是他人穷志不穷,早年即志在功名、佐王治,追踪房玄龄、杜如晦的事业。为了这一志向,他身在四方,先后出游于湖北、湖南、江西、安徽、河南,最后到了京都长安。在长安应试进士举不第,他又南行到寿州,在那里寓居求学。唐懿宗咸通八年(公元867年)登进士第,这一年,他已经33岁。次年,他东游至苏州。咸通十年(869年),为苏州刺史从事,在苏州“帮闲”期间,他认识了另一位晚唐诗人陆龟蒙,两人结成好友,相互唱和。皮日休与陆龟蒙的唱和之作多达六百多首,多讥讽时政,“一篇相投,动辄千数百言,其诗才之富赡挺拔,可以想见”,当时诗坛以“皮陆”称之。
此后,皮日休进京做了太常博士,再被迁为毗陵(今江苏常州,一说江苏武进)副使。唐僖宗乾符五年(公元878年),黄巢的农民起义军队伍下江浙,皮日休当了黄巢的幕僚。这一年,他四十岁。黄巢起义军经过南征北战,进入长安,建立大齐政权,年号金统,授皮日休为翰林学士。
      由于黄巢内部分裂,起义军十五万大军没有抵挡住李克用四万唐军骑兵的进攻,只好退出长安,转战淮河中游地区。公元884年,黄巢军在山东狼虎谷被李克用军队包围,黄巢自杀。皮日休脱逃于败军之中,先至吴越投奔钱僇,后据说移家宿州之符离,晚年病卒符离(有待进一步考证)。
      鲁迅对皮日休给予了高度评价,称赞他“是一蹋糊涂的泥塘里的光辉的锋芒”。的确,皮日休没有因为生在那个“泥塘”一样的晚唐而失去本身的光芒,也没有因为统治阶层的封杀而失去他在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。他被后人称作是“咸通间的诗史作家,” 是“晚唐诗歌最后的璀灿。”
      皮日休是我国重要的历史人物之一,他无论在政治上、文学上都能与时俱进,乐为人民鼓与呼。他认为:“古之置吏也,将以逐盗;今之置吏也,将以为盗。”又说:“古之官人也,以天下为己累,故己忧之;今之官人也,以己为天下累,故人忧之。”正是基于这种认识,在写出许多深刻揭露黑暗现实的政论同时,他身体力行地参加了许多知识分子往往不敢的“犯上作乱”的农民起义,成为“贼”成为“异类”,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胆识和胸襟。
      早年的辗转流离,加上后来的黄巢兵败,给皮日休带来了生命的坎坷。但是经历了沧桑事变的皮日休隐居宿州,他的精神并没有隐居,在他生命的后十多年,美丽的濉河平原养育了他,呵护了他的创伤,也启迪着他给了他无尽的创作源泉。他的思想变得更加敏锐而深邃,正像淬炼过火的投枪与箭镞。他在宿州作的《汴河怀古》诗是这一时期皮日休诗歌的代表作之一:
尽道隋亡为此河, 至今千里赖通波。
若无水殿龙舟事, 共禹论功不较多。
      就是说,隋朝虽然亡于运河之役,可是毕竟还是修通了绵延4000里贯通南北的大运河,假如没有当年隋炀帝铺张奢糜巡游江南的事,那么隋炀帝的功绩和大运河给后世所带来的利益,甚至可以和治水的大禹相提并论了。古人颇具辩证色彩的评价,不仅道出了隋炀帝的功过,也指出了大运河的开凿虽劳民一时,但利在后代、利在民族的客观事实。这是一种全新的观点,身为唐朝子民,敢为隋炀帝翻案,皮日休算是胆子大的,有点狂的味道。他的《汴河怀古》另一首,同样充满了对汴水的称颂——
     万艘龙舸绿丝间,载到扬州尽不还。
     应是天教开汴水,一千余里地无山。
     值得宿州人骄傲的是:对皮日休影响最大的白居易和韩愈都曾长时间生活在宿州,生活在皮日休隐居的濉水之滨。同一块土地生活,给平素就喜欢白、韩的皮日休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缘。“同声相求同气相吸”,徜徉于白、韩生活过的地方,凝想大诗人的作品,皮日休一定得到过许多来自前辈的信息。
在宿州,皮日休还写了不少歌咏宿州风物的诗,《寓宿州和陆鲁望(陆龟蒙)白菊诗》就写得很美——

已过重阳半月天,琅花千点照寒烟。
蕊香亦似浮金靥,花样还如缕玉线。
玩影冯妃堪比鲜,炼形萧史好争妍。
无由摘句牙箱里,飞上方渚赠列仙。

    皮日休长眠于宿州墉桥,长眠在濉水之滨。黄土一堆掩诗魂,宿州人不仅安抚了皮日休凄惨的晚年,而且把诗人的作品融入了地域文化的精神家园,世世代代传了下来。他和白居易、韩愈、王绩一样,都将永远活在宿州人的心中。宿州市人民政府准备在龙泉湖景区修建王绩“东皋草堂”,把王绩诗文以碑林形式展现,修建“醉乡亭”,修复王绩墓。同时修建景亭分别纪念在文学建树上已经彪炳史册的白居易、韩愈、皮日修等唐代大诗人。
文字文字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