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印

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皮艺军教授

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皮艺军教授

皮艺军教授

皮艺军  中国政法大学教授,青少年犯罪教研室主任,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司法研究中心主任;现任北京市禁毒委专家咨询委员、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犯罪学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、中国犯罪学研究会预防犯罪专业委员会副会长、最高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厅专家咨询委员、团中央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专家顾问组成员。

学术简历(仅列举个人取得的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):

――1980年开始从事犯罪学、犯罪心理学研究。这是新中国犯罪研究的初创阶段;

――1981年撰写《心理学审讯方法初探》 ;

――1981年半工半读取得法律大专文凭之后,就无意再为学历学位攻读。

――1983年与罗大华教授合著新中国首部《犯罪心理学》;

――1985年合著《青少年犯罪心理学》;

――1989年在犯罪学研究中提出“青春期危机理论”,将青春期界定为青少年越轨的生物学基础,以区别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罪因之异同。为此撰写个人专著《青春期危机――为什么青少年比成年人更容易越轨》;

――1989年在犯罪本源研究中提出“本能异化论”,构建了罪因分析的宏观理论模型,该论点作为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里的代表性观点被广泛引用,列为辞条载入《中国犯罪学大辞书》,并被学者称为“具体个体论”和“历史个体论”的罪因分析范式;

――1991年提出相似行为的分析方法,构建了“越轨行为”和“卖淫行为”的金字塔解释模型。

――1992年与肖剑鸣教授合作举办犯罪学基础理论的高级研讨班“CC系列讲座”,系我国首次最高规格的犯罪学骨干培训班;

――1992年以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秘书长的身份,协助北京大学康树华教授等成立中国犯罪学研究会,并任副秘书长。

――1993年提出“犯罪学研究中的价值无涉原则”,把科学的方法论引入到以价值分析、规范分析、思辨分析为主要方法的刑事学科的研究中来。

――1994年筹建成立犯罪学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。

――1995年3月--1996年5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犯罪学访问学者,

――1998年针对犯罪行为中的大量社会交换行为,结合社会交换理论的原理,提出“犯罪市场”的观点。

――1999年应邀撰写《系列法学解读小说》•《犯罪的童话――在天使与野兽之间》。该小说用文学笔法和故事情节把犯罪学中的全部精要观点讲述出来。

――2000年开始着手组织翻译美国的《刑事司法学》教科书,试图重新阐释犯罪学理论指导下的刑事司法,将这门非法学的学科从国外引进国内,让学生理解书面上的“法”是如何在社会中、在司法实践中实现的。

――2000年个人专著《人类性越轨探源》一书经历五年的周折终于得以出版。

――作为中方的项目主持人于2001年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合作在中国开展“未成年人压力与越轨相关性比较研究”。这是针对我国未成年人压力的状况,在国内首次举办的大型问卷调查。成果已在美国《国际犯罪学和犯罪矫治比较研究》杂志上发表。

――2002年运用该项目的部分问卷开展调查,指导本校的本科生取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特等奖。

――2003年在本校率先开设《越轨社会学》课程,选修者踊跃。本校将该教材列入我校“新纪元高等院校系列教材”,本人作为主编已于2004年9月完成该教材的编写。

――2003年本人为十集科普电视专题片《让暴力远离孩子》撰写文学脚本已经脱稿,正在本校《成人教育》一刊连载。该片从人类暴力的起源讲起,对自然界的生物之间的攻击行为进行比较,列举了人类社会中林林总总的暴力形式,展示了一幅令世人警醒的、人类欲意远离争斗、团结和睦的历史画卷!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