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oard logo

标题: 在福建的皮定均子女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皮童林    时间: 2007-4-10 12:21     标题: 在福建的皮定均子女

摘自: 我们的司令员  高尚品格  教子有方

皮定均一生高尚的人格魅力,不但表现在工作中的方方面面,他严格要求自己,处处以身作则,身体力行,关心子女,教育有方,又是他人生的另一大亮点。

现任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政协副主席皮卫平是皮定均的大女儿。她给笔者讲了几个生活中小故事,从中可以看出皮定均教育子女的可贵之处。皮卫平说:“我上小学五年级时,国家处于困难时期,当时都是按每人1丈2的布票发放,我们兄弟姐妹国宏、效农、国勇、卫平、卫华五人共计6丈布票,为了给孩子们能穿上新衣裳,母亲多申请2丈布票,爸爸知道此事后。严肃批评了妈妈,并在党小组会上作检讨,说多拿了公家的2丈布票,影响不好,当即把多拿的2丈布票退了回去。这虽然是件十分渺小的事情,但父亲处处以身作则,绝对不能多拿多占。父亲经常告诫我们,唯有严格要求自己,方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,这样人家才会信服于你,也才能在群众中树立崇高的威信。从父亲妥善处理2丈布票的这件事我也深受教育,懂得如何处理好国家、集体、个人的利益关系。凡事都以大局为重,宁可牺牲个人的利益,也要维护国家、集体的整体利益。我1969年参军后,2年后就提干,提干后部队多发给我1套干部的装备,当时我在北京军区总医院,1974年探亲回到福州,准备买一个樟木箱,父亲听了之后特别不高兴,他告诉我,现在国家正处在困难时期,不要已有了工作就贪图安逸,什么东西都要用好的,有些东西还可以使用,就可以用着,他吩咐母亲将以前他装书用的箱子给我装东西。就这样,我也打消了再做一个樟木箱的念头,愉快接受了父亲给我的那只旧箱子。1971年,林彪事件时,父亲在兰州军区任司令员。他都和战士们一起住在坑道里,那时我探亲回到兰州,同样也住在坑道里,当时正是深挖洞、广积粮的非常时期,兰州军区在贺兰山修坑道,有位战士在坑道用独轮车推渣土,坑道的路是拱形的,而且坑坑洼洼,父亲问这位小战士,是这样的路好推还是平坦的路好推,小战士不加思考就说,当然是平坦的路好推。父亲当即叫来部队领导,要求坑道的道路一定要修得平平坦坦,要为战士施工提供好的环境,不能因为道路的问题影响了我们的战士。当时,这位小战士如实回答问题,还不知道询问他的人就是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。从这一小小故事不难看出,父亲爱兵如子的风范时时刻刻都在闪亮。在父亲生前,他从来不在子女面前谈他如何光彩。我们也只知道他是一位十分受人敬重的将军。父亲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,我们都是后来通过有关的书籍、回忆录得到了解的。对于一位战功赫赫的我军高级将领,从来不在子女面前提起往事,这自然有其用心良苦之处。父亲的言传身教,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,他的许多至理名言,成为我成长道路上的座右铭,让我终身受益。在纪念父亲因公殉职30周年之际,我认为只有牢记父亲的教诲,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,多为党和人民作出应有的贡献,那就是最好的纪念了。”

   现任福建省烟草学会秘书长、《福建烟草》杂志副主编皮效农是皮定均次子,他回忆起父亲皮定均的许多往事仍历历在目、记忆犹新。他含着悲痛的心情回忆说:“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无时无刻都在父亲的谆谆教诲下得以进步的。父亲用自己独特的言行教育我们要热爱大自然,尊重劳动人民。记得有一次,我随父亲种树劳动,靠在树上休息时,我随手摘下了小树上的几片树叶,父亲看见了,也不说话,他慢慢走到我跟前,弯下腰轻轻的扯我的头发,说痛不痛,我说痛,他说,你把树叶摘了,树也会痛,只是它不会说话。这件事给我印象极其深刻,从此之后,我懂得了尊重生命,爱护自然,实质上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深刻道理。至今,我种树养花的爱好,就是在父亲日常潜移默化之中从小培养起来的。1962年,我们家刚搬到福州郊外,新房子周围一片荒草野冢,父亲就带着我们几个孩子和警卫员、司机在山坡上植树绿化。挖树坑是个很累的活,一镐刨下去,火星四溅,震得虎口发麻。坑的直径要1米5宽,1米深,这是父亲规定的,也是他先挖给我们看的。我至今还记得父亲挖坑时的姿势,他总是左手在前,握住镐把,稳稳地拉开箭步,镐头举的不高,落地却十分有劲,一镐连一镐,连刨十几下也不喘大气,有时遇到大石块时,父亲还有节奏的刨几下,‘嘿’一声,好象这一声叫出去,就更有劲似的。劳动中,父亲经常提醒我们要爱护劳动工具,不要往石头上硬砸,遇到树根和大石块,就绕着挖,四周松动后,再把树根和石块取出来,坑挖好后,用板车到池塘挖泥来垫上。夏天,骄阳似火,烤的人口燥头昏;山上蚊虫又多,叮的人浑身又肿又痒。但父亲总是不顾这些,领着我们硬是一点一点,在房前屋后的山坡上种上了树。现在,这里已是一片青葱翠绿,浓荫如盖。想起和父亲一起挖树坑的岁月,再看看这片绿荫,这里洒下了父亲多少汗水啊!父亲是个军人、将军,在战场上他叱吒风云、军令如山;可是在平常生活中,他又是一位平易近人,可蔼可亲的长辈。也许是从小在大别山生活的艰辛和苦难,也许是长期生活在普通的百姓之中和战士之间,使他对劳动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,与生俱来的尊重和热爱。父亲时常教育我们要尊重警卫员、驾驶员、炊事员、保姆。他常说他们也是人,也有一样的人格。这和我奶奶对我父亲说的那样,见到穷人讨饭要给一口饭是一脉相承的。父亲在中原突围中的一个细节至今使我常常想起。当时,突围部队人困马乏,在大别山吴家店休息时打开了一个国民党的军需粮仓,在部队补充完给养、老百姓分足了粮食之后,仍有许多粮食留弃。许多人主张把粮食烧掉,不给敌人留下。但父亲一直不准烧,最后只好留给了追歼的敌军。这是犯了军事上的大忌。我想,这里面可能有两层原因,一是父亲相信这支‘皮旅’是能吃大苦耐大劳的铁军,一定能甩掉敌军走出重围。另一层原因也许更重要,那就是他太热爱家乡的老百姓了,如果把粮食烧掉了,敌人会把老百姓分到手的粮食再抢去,最后受苦受难的还是人民群众。从这一件事情中,我深切感到,热爱人民、关心弱势群体,这是每一位领导者随时随地都应要考虑的,那怕是在危机四伏的战场上。当然,父亲对我们的教育最多的是要求我们老老实实做人,认认真真做事。平时,不论做什么事,父亲都要求我们‘过细’,也就是注重细节,不放过一点小错误、小毛病。勇于承担责任、承认错误、老实做人,是父亲影响我一生的作风。在家里,只要他自己做错了事,都会当我们的面承认错误或者承担责任。他对子女更是这样标准,谁做错了事,谁就当面承认自己的错误。开始时,我们总是不好意思,脸憋的通红。时间长了,也就习惯了。那种感觉就是一旦承认了自己的错误,就有一种放下包袱,轻装前进的感觉。父亲最讨厌说假话、说谎话的人,厌恶吹牛拍马的人。1969年春天,父亲刚调任兰州军区司令员,一位不知情的助理给办公室里送来了两筐苹果,父亲将苹果退回给后勤那位助理员,并严厉批评了送者。苹果事件后,对兰州军区机关震动很大,再也没有人敢来送东西,兰州军区机关的作风也慢慢好起来。父亲常常要求我们放下高干子弟的架子,低调做人,多和劳动人民、基层同志交朋友。不要在人家面前有干部子弟的优越感。他要求我们做事踏实认真,做人实实在在。在我工作的35年中,我基本上遵循父亲的教诲结交了许多出身贫寒的战友、同事。每当我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有许多同志、朋友向我伸出援手,帮我渡过难关。我在工作中遇到坎坷时,总是想到父亲的教导,坚定自己的信念,完成自己应做的工作。父亲一生孜孜不倦,他向人学习时有一种不耻下问的精神,无论是在海岛、边疆向战士、老农、小学生、妇女,他都会询问当地的民情风俗、地形地貌,学习群众的好方法。父亲戎马一生,也写了一生的日记,一直到牺牲的前一天。我从20年前开始写日记,也是学习父亲的这种精神,他对我所从事的新闻出版工作受益很深,让我体会到活到老、学到老这种境界。闭门静思,扪心自问,我真的很感激父亲在小的时候对我们子女的严格教育和以身示范,他让我一生中体会到坦坦荡荡做人、平平安安一生的境界。父亲走的那天,办公室墙上挂着《台湾兵要志地形图》,书桌上是没写完的工作日记,门外窗台上放着一筐碎石子和小锤子、小铲子等劳动工具。我仿佛看到一个军人的父亲、一个农民的父亲、一个孜孜求学的父亲、一生勤劳俭朴的父亲正重叠身影,笑容满面的向我走了过来,我要大声地说,父亲,您没有离开我们,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。”
作者: 皮童林    时间: 2007-4-10 12:26

摘自:开国将军家属中的将军

皮定钧中将
(次子)皮国勇,海军少将。1999年6月任海军舟山基地司令员,东海舰队参谋长,  海军少将军衔。
作者: 皮开全    时间: 2007-6-29 12:00

有家门在吗




欢迎光临 皮家人论坛 (http://pijiaren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 6.1.0